天水生活网,天水是什么文化

VDRGD868umyu by:VDRGD868umyu 分类:经验技巧 时间:2024/03/27 阅读:2 评论:0

一、天水是什么文化

伏羲文化即是民族始祖太昊伏羲及中华本源文化

一、伏羲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传为伏羲生日。这一天,天水市民众自发集会到

祭奠“人宗爷”(按:天水人习惯将伏羲称为“人宗爷”),乞求幸福安详,新年好运气。

除了民间祭祀,天水还在每年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

据《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于庖厨”。伏羲通过仰观俯察,了解自然万物,所画八卦是用8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利用八卦占卜吉凶,正是这种对世界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并孕育着

的萌芽,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此外,伏羲还立九部、设九佐,以龙纪官,号龙师。禅于伯牛,

,教民熟食;制

,定节气,消息祝福,以测吉凶,尝百药,制九针,以拯天疾,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

1、伏羲民族始祖地位的确立

木本乎根,人本乎祖。民族始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表现。一个民族始祖地位的确立,有历史的因素,政治的因素,同时也是多种文化相互融汇的结果。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始祖是国人历经千百年反复审慎地选择而确立起来的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的代表。

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的本身也是历史性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民族先祖的认定,是从远古的传说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渐确立起来的。“

”为中华民族的

,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战国到

已逐步确立。“

”的世系之中,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居神农、黄帝之前的中华民族的

关于太昊伏羲的文字记载至迟在

即已出现,《左传》、《管子》、《周易》、《庄子》、

、《列子》、《战国策》、《国语》、《世本》、《

》、《山海经》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太昊伏羲的表述。《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

作,……

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这段话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伏羲功业和始祖地位,影响甚大。

在正史中,司马迁《史记》从五帝之首的黄帝记起,未为伏羲立传,但他在《

》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文化贡献。到了东汉

的《汉书》,则突破《史记》的界限,将上古帝王世系从黄帝推至伏羲,伏羲开始登上官定正史。《汉书·古今人表》中首叙伏羲,次列炎、黄;《汉书·律历志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诸语,认为“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并以太昊伏羲为历史源头,确定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这就是说,在古帝王系统中,只有太昊伏羲氏是“继天而王”的,因而他是百王之先,炎、黄诸帝继伏羲而王。

晋代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是一部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三皇首列伏羲,次为女娲、

。梁代肖绮《〈拾遗记〉序》中说:“文起羲、炎”。其后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和唐太宗《修晋书诏》均以伏羲为中华文化的肇始者,所谓“伏羲以降,因秦斯及,两汉继绪,三国并命,迄于晋宋,载笔备焉”。至唐开元间,司马贞为《史记》补写《三皇本纪》,综述、补充前世有关伏羲的文献材料,成一篇较为完备的史传。至此,伏羲在历史古代典籍中历史化的过程全部完成。

2、伏羲在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方面的贡献

现代学者在解释“民族”的意义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从种族血缘和文化传统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我们在讨论民族始祖的确认过程时,要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历代典籍对伏羲的文化贡献所载甚多,这些贡献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两个方面:

首先,从民族文化的形成上来说,传说伏羲始画八卦,开启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源。《周易》、《史记》等典籍记载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贡献。《论衡·齐世》:“故夫宓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至宓牺时,人民颇文,智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故宓牺作八卦以治之。”描述了伏羲时代的社会状况。《礼记·礼运篇》注引《中侯握河纪》谈到与伏羲关系密切的“河图洛书”以及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我们民族思想方式的基础。所以,可以说,伏羲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先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另外,传说伏羲确立了

;发明网罟,教民渔猎;养六畜以充庖厨;造琴瑟,作音乐等。这些均反映了伏羲在文明和文化初创时的贡献。

与中华民族另外两个重要始祖

和黄帝相比,

是农业文明之初的代表,主要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黄帝是农业文明进化时期的代表,主要是华夏各族政治和制度上统一的象征。而伏羲所代表的是比炎黄二帝更早的渔猎文明时期,是中华文化最早的源头,是文明初始的象征。

其次,从民族血缘的凝聚上说,伏羲时代是一个部族融合的时期,史载伏羲“正姓氏,制嫁娶”。《路史》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

之本,而民始不渎。”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不同部族的人分别有不同的姓氏,“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各个部族相互通婚混血,从而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这是伏羲在民族血缘方面的伟大贡献。

太昊伏羲氏还赋予了我们民族以总徽号——龙。《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均证明,伏羲“人首蛇躯”。蛇是伏羲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总图腾“龙”,正是以蛇为基础,汇合了多民族图腾而成的。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面产生的混合的图腾”。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从此,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共同尊奉同一个祖先——伏羲。在伏羲的旗帜下,多民族团结和合,统一为中华一家。太昊伏羲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血缘和文化的广泛代表。

二、伏羲文化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化精典;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明,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明精典。中华文化其根是伏羲文化,博大包容,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因此,伏羲文化可谓中华文化的精典,可谓中华文明的精典。

如果说历史的前进与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文化,那么,人类文明则是文化的精典。“文化”者,“文”而“化之”,只用“文”才能推动历史的进程,才能创造人类文明。利用武力,不论其多么强大,都不能创造世界文明,只能破坏世界文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是中华各民族

的基石。

什么是中华文化?其实,中华文化就是伏羲文化。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伏羲文化不仅构筑了中华文化的主要框架,是中华文化的脊梁。同时,伏羲文化也是远古文明的一个缩影。

伏羲在六千多年前,所创造成的王业可谓昊昊然皇皇然矣!这些王业是世界的物质的精神的?是古文化是古文明?

马克思认为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而狭义的文化只包括精神一个方面。而伏羲的王业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如创网罟、始六畜等,其精神方面的如始建都、龙图腾、画八封、制嫁娶、正姓氏、创书契、始熟食、创音乐、创炙针等。现在,我们看来,上所列述的十一条,不论表面是属于物质的创造,还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创造,都是属于大文化,属于广义的文化。伏羲的发明,在人类的野蛮时代,上述不论哪一项,都是了不起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大事件,都牵涉到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伏羲画八卦,揭示了天道“

”的大宇宙科学观,这不仅是当代科学的“高科技”,龙的子孙后人,六千年来把其视为“无字天书”,今天仍旧不失“高科技”之称呼。其确切的定义,是中华远古文化,还是中华远古文明?

关于文明与文明时代的概念与区分,美国人L。H。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首先使用“文明时代”。他根据人类“生存技术”的进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文明时代属于标音字母的出现和文字的出现,直至现代。分为古文明阶段与现代文明阶段。

的标准有城市、贸易、简单的机械出现、古代艺术、科学、国家、军队、基督教等。

伏羲被称为中华民族始祖

的“百王先”、“三皇之首”、“上上圣人”,“都”于

,1984年发掘出了羲皇故都

,方广百亩。被誉为近代地下发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地下古城址。“城市”出现了吧!伏羲创网罟,执伏牺牲养成六畜,开创人类的畜牧时代,结束了茹毛饮血,开始吃熟食,也是一项人类的重大文明吧!伏羲制嫁娶,结束了群婚、乱婚,方始“一夫一妻”的对偶婚,正姓氏,别血缘,提高了人类的自身质量,又是一项关系人类的重大发明吧!不论许慎的《说文解字》,还是其它关于考证中国文字的典藉,皆说八卦的八个符号,是中国方块字的“祖先”。中华原始文字出现了吧!特别是伏羲画了八卦,伏羲在六千年前竟创画了今天仍旧视为科学的“高科技”八卦,在伏羲时代竟出现了“高科技”?

在两千多年前,晚于

司马迁《史记》125年的

在《汉书。艺文志》中说“世历千古,人更三圣”。三圣者伏羲、周文王与孔子也。在汉武帝“

”之后,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支柱和统治基础。OL]q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个优秀的文化。我们一般地说,中华文化是指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释家文化。实际上,这“三家”是“一家”,三元归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教归易”。相传,伏羲在六千多年前画了八卦。八卦是天道大宇宙观的集中体现,是《易经》的理论纲领,古来被子称为“群经之首”。可以这样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理论纲领。

在《史记。孔子列传》说:孔子“读易苇编三绝”。这位儒家创始人在他的学说中,无不充满《易经》理论思想的灿烂光华。《易经》博大精深,其蕴藏的宇宙全息理论、自控理论、控它理论等,包含了天道、地道与人道。《易经》最高境界是“中和”。这里所说的所谓“中”,在阴阳思想里,它既不阴,也不是阳,这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形而上的无形的东西,才叫“中”;而“和”则是表现出来形而下的有形的东西,才叫“和”。这个最高境界里,正如《老子》开篇所说:“道可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其道有其道,无其名有其名,这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安乐的世界,祥和的世界。可见“中”的境界之崇高了。

孔子“读易苇编三绝”,终于悟出了《易经》蕴藏的宇宙大道,创立了儒家学说,提出了

的最高思想理想境界——“

”。

全部内容基本上可以用就是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忠恕”,而“忠恕”的表现形式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仁”,孔子的回答说:“爱人。”孔子这种“爱人”的思想依据是什么呢?孔子在《中庸》里这样回答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郭店楚墓书简.五行》说:“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继爱人,仁也。”《唐虞之道》说:“孝之放,爱天下之民。”《语丛》说:“爱,仁也。”“爱生于性。”

这几典都说明儒家的“爱人”不止是爱“亲亲”,不止是爱自已的亲人,而是“推已及人”,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之幼”。这个德行是人的最高境界呀,做到并不容易啊!孔子又提出了他的“

”作为“仁”准则,这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要把“仁”推广到天下社会,这就是孔子的“克已复礼曰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在这里,孔子所说的“克已复礼曰仁”,是在“克已复礼”基础上的“复礼”,才叫着“仁”。“仁”基于“爱”,“爱生于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礼”是规范人的行为外在的礼仪制度,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和平相处,“礼之用,和为贵。”于此同时,孔子又要求人必须自觉地遵守礼仪制度,只有这样才符合“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为仁出已,而由人乎?”具体说,这就要求人们要报本返始,敬天祭祖,爱自已的父母,重孝思,重师道;不仅如此,而且还要推已及人,爱天下所有的人,有爱心,爱人人。因此说,“礼”是“仁”的前提,没有“礼”就没有“仁”可言。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礼崩乐坏”,那么天下必然要大乱,人世间就不会和谐,就要发生战争,就要相互倾轧,就一定要失去和平。社会就永远没有安宁了,人世间就发生灾难。所以,孔子说“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天下归“仁”了,人世间就会永远充满“仁”,就会永远充满“爱”,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孔子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了。

孔子要求人人要有“仁”的思想基础,人人要向往“仁”,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了。孔子这里把《易经》的宇宙全息理论、自控理论控它理论等运用到人类社会了。这就孔夫子的高明,圣人之所在。八卦的“中和理论”运用到人类社会,把儒家学说思想推向了人类思想境界的顶峰。`S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第一位大圣人,那么,孟子则是第二位大圣人。孟子《告子上》这样说道:“知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如果说孔夫子是儒家学说的第一位大圣人,孟子是儒家学说的第二位大圣人,那么,朱熹则儒家学说的第三位大圣人。

朱熹在《朱子文集》中这样说道:仁者,“在天地则盎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者也。”“天心”本乎“人心”,“人心”与“天心”是相通的、一致的、统一的。所以,《中庸》这样说道:“诚者,天之道;诚者,人之道。”这就是儒家学就的“

理论”。天诚则和,人诚则安,道诚则尚。

,道出了人类和平的真谛。

儒家学说这位创始人孔老夫子把《易经》融会贯通了,他了发现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惊人的一致性,他发现了社会科学源本于自然科学吧!“天机”戮破了,他发现人社会原来是宇宙大世界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宇宙大世界的“苍海之一栗”。古今中外任何大圣人,他们提出的不管是什么学说,他们都不是发明而是发现了什么,只是发现了什么规律,这个发现就了不得了!孔夫子这个伟大的发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

的,竟在中华文化中

两千五百多年!

在二十一世纪西方最受崇拜的大哲学家罗素在他的《

史》中说:“笛卡尔的哲学......完成了或者说极近乎完成了由

开端,而主要因为宗教上的理由,经基督教哲学发展起来的精神、物质二元论......笛卡尔体系提出来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两个平等而彼此独立的世界,研究其中之一能够不牵涉另一个。”

可惜这位西方伟大的哲学家的基本观点,是天人二分,从根本上与宇宙大道背道而驰而驰了!因他是单纯的研究一点,而忽视了另一点,人的一只手长在人身上,另一只手也长在人身上,只研究左手,而忽视了右手,忘记了人本身,怎能全面研究人呢?只研究一个,不研究相关的一个,怎么能全面呢?这样的理论简直如工程兵开凿山洞一样,只有钻出了他打的山洞后,他才豁然开朗,才知道洞口外的

。话说到这里,我们并无否定西方文化价值的想法。

中华文化则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基本理论是“天人合一理论”,也就是就研究天道,不能不研究人道;而研究人道,不能孤立地研究人道,必须要研究天道,这样才有本有未,叫做全面。人离不开天,离开了天,离开了自然,离开了宇宙,那就偏面了,必然会发生谬误。很简单的普通道理,人离开了天,没有天赐的一口气,何谈人之存在?那就要一命呜呼了。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天。”这说明天与人的关系,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只能顺天,不能逆天,因此人类社会,不论研究自然也好,研究人类社会也也,只能光大天道,必须要立足于宇宙大世界观。

朱熹在《

》中说:“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于天也;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此话说得绝妙极了,表面上说的是人离不天,天离不开人,实质上说的是“天是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天中有人,人中有天。”

天是什么?一般的说,大家看到的是苍天。具体的说是宇宙。在中国典藉《尚书。虞书》中有“皇天上帝”记载,在《诗经。大雅》中有“皇矣上帝”的说法。中国古来称天为“上帝”,俗称“爷”,又称“老天爷”。这位不仅是地球上的“老爷子”,而且是整个宇宙的“老爷子”。地球在他的宇宙大家族中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个“小孙儿”。因为太阳系在宇宙中是“沧海之一栗”。地球在太阳系中,又是太阳系中“沧海之一栗”。这位“老爷子”的“上帝”,能一统整个没有时空的大宇宙,而且又是那样的井然有序,各星有各星的轨道,不论有生命的,不论没生命的,不论大的,不论小的,各式各样的,都相安和平。对于地球,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人来到了地球上,有喝的水,有吃的植物,植物土中生,而且又是那样的神秘,随四时有序的生长枯稿生长循规蹈矩有序,让像一个无形的金色锁链,让人类享受不尽,生生不息。人也是那样的神秘,生死亡没,也同样的生生不息。所以,《易经。易大传》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厚载万物。”“君子自强不息”为什么自强不息?这位“君子”仅仅是指人吗?上帝为什么在大地上“厚载万物”?天有生命吗?有理性吗?有目的吗?为什么有“天道”?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确实存在的“天道”是怎么产生的?耐人思索啊!

《论语.泰伯》中说:“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天生人,天有性。所以,人称天为“上帝”或者“老天爷”。爷有什么基因,孙子应当有什么基因。人虽然说有性,这个“人性”,因为来自于天的因子,就是“天性”俗语说“你这个人天性不改”,说的就是这个。如果说天与人的关系,或者说天道与人性的关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孔子在《中庸》中曾经这样说道:“天命之谓性。”孔夫子说的是人性是有天赋予的,即是人性是先天固有的。

在《郭店楚简》中有这样一句话,“性自命出,命由天降。”这里的“命”是指天之命,命是由天而降的,命是由天决定的。这正像草长草枯一样,全是天生天杀。人也是如此。

认为天是外,对于人有一种超越力量,同时,又是一种支配于人的一种支柱力量。这个力量是庞大的,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是什么力量也改变不了的。不仅是力理,而且,又有规律。所以,孟子在《孟子.尽心上篇》说:“存其心,养成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正因为此,孔子有“五十而知天命”之说。孔夫子所说的“天命”,其实,是天道,即宇宙大道,即宇宙规律。人到了五十岁,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人,是社会的一员,是社会的一部分,人生需符合社会规律,才无往而不顺。若不符合,就难于生存了。而社会规律来源于何处?什么样的社会规律是正确的?原来社会规律来源于自然规律,而自然规律就是宇宙规律,或者说源自宇宙规律。社会规律必须符合宇宙规律,人类必须照自然规律办事。否则,人类就要受到惩罚,人类社会就会不太平。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学说的高明了。

王夫之在《正蒙注》中对儒家学说的“天人合一理论”的诠释非常高明。他这样说道:

“抑考君主之道,自汉以后,皆涉猎故迹,而不知圣学为人道之本。然濂溪周子首为太极图说,以究天人合一之源,所以明夫子之生也,天命流行之实,而以其神化之精粹为性。乃以为事物当然之理,无非阴阳变化自然之秩序,而不可违。”

这里,王夫之把儒家学“天人合一理论”中的天道与人道、天与人的关系,解释得维妙维肖:“人道”的“日用事物当然之理”,乃是“阴阳变化自然之道”,“人道”离不开“天道”,人离不开天。

儒家学术的基本理论“天人合一理论”源自《易经》。伏羲一画开天,开物成雾画八卦,一卦之三爻,上爻是天,初爻是地,中爻是人。这就是说,天在上,地在下,人在

。同时,也说明天生人,地养人,

方成世界。没有人不成世界,没有天也就没有人。

早于孔子的中国伟大哲学家老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的“无为理论”。“自然”是什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天指的是宇宙,地自然厚载万物,这像一个金色的锁链道出了宇宙生生不息图。“无为理论”是什么?“无为”指的是自然规律,或者说指的是宇宙规律。老子琢透了宇宙大道,同时,他也琢磨透了人类社会。他提示人类,要遵循这么一条规律:人应当效发地,地应当效发天,天应当效发“道”,“道”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规律,即宇宙规律。自然无为,法道自然,太和万物,这就是老子理论的全内容。道家理论的其本其根是天道。老子的理论基础之源,同儒家学说“天人合一理论”,不谋而合,同源自《易经》的核心理论八卦。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华姓氏的博大内涵。我们说伏羲正姓氏,是正天道,正天性,正宇宙生生不息之大道。

同时,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敬天祭祖”的博大内涵,天为什么可敬?天有“性”,人之本也。为什么要祭祖?人之源也。人知本源,方才能生生不息。

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灿烂丰彩。在六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太昊伏羲画出了八卦,八卦揭示了自然大道,揭示了宇宙大道,结束了千古

,使人类开始了“以卦治天下”,也就是以数治天下,也就是以“中和理论”治天下。自伏羲第一代起,历十五代而至炎帝

,牛羊等享、工具公有,人人平等,人人相爱,千余年没有战争,这是一“天苍苍,地茫茫,低头风吹见牛羊”的太平远古畜牧世界。

伏羲画八卦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国历史传说时代了不起的大事件,它使人类古文明暴发了一次大的“革命”。作为人类的古文明,太昊伏羲始“正姓氏”,是人类古文明的一个重大方面。“正姓氏”的“别血缘”,其实质提示人类要返本报祖,正本正祖,遵循天道,即遵循宇宙规律。人们天天呼唤你,警示你的姓氏,呼唤你的姓氏,要你不忘八卦的最高境界中与和,不忘生生不息,要相安和平,保持一个康宁的世界。

天、祖、人三者合一,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伏羲首先是人,又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人类把宇宙视为上帝,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是上帝创造了人。同时,把祖先视为人世间的上帝。把天俗称呼为“天爷”,把伏羲称为“人祖爷”。

二、天水在线市长留言板

你们可能是因为是教育系统呗,我在天水市长信箱里发了我的事情,发了足足有十次吧,到现在还没有出来借这个机会我在发一下,看看能否出来?

我叫马佩玲,女,25岁,2008年6月至今被甘谷县公安局大庄派出所雇佣为办理身份证人员。下面我将我在星期天加班期间被我所正式民警牛振国在我工作场所无故暴力殴打致伤的经过陈述如下。

2010年7月25日(星期天)下午两点许,我正和八里湾乡政府的几个干部在我所照相室里为乡政府调取育龄妇女照片时,在自己房子里玩了一上午游戏的我所正式民警牛振国冲进来,对我大喊:“领导说今天的工作停下!”这一声把我们几个都喊蒙了!今天加班是所长安排的,所长出差不在,但是工作还是要干的,难道他牛振国不知道这项工作?难道我加班错了?我这样想着,但是手里工作还是干着,继续调取相片。正因为我继续干工作,他又吼道:“我说话你没听见吗?”,对我吼过后,又转过身对乡政府的干部吼:“你们都走,今天不调了!”听完这句话乡政府的干部吓的全都跑出去了。我对他的这种行为很反感,就说了一句:“所长让加班,你不让加班,我到底听谁的。”他一听我还犟嘴,冲过来朝我腰部踏了一脚,把我踏倒在地,他又把我的桌子上放的手机摔在地上摔碎了。我硬是挣扎着起来,问他为什么打我,他又朝我脸上左右开弓,扇了几巴掌,我被打得昏昏沉沉的,靠在桌边,捂着脸,他还不解恨,又朝我后脑勺打了两拳,当时就将我打得差点晕了过去,当时他还满口脏话骂我。正好我对象听见赶了进来,就问牛振国你为什么打人,牛振国当时喊骂:“你出去!”,我对象扶我到我房子里,然后去找牛振国,问他为什么打人。牛振国居然骂道:“这是派出所,你能把我怎么样!你把我的x咬不下来!”各位领导看看,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警察的素质!我对象一看遇着流氓了,就再和他没有理论,把我送到县医院了。

我一个弱女孩子,哪里能和当过兵受过训练的公安干警的体质相比。他对我脚踢拳打的一顿施暴,相信一个男人也受不了,更别说我了。我现在头痛,恶心,耳鸣,胸闷,浑身疼,尤其是心理和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我礼拜天加班是为了工作,因为工作而使我受到暴力殴打,我死也想不通!身为国家干部,就应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为应该规范,尤其是身为人民警察,头顶警徽是法律和正义的象征,而牛振国却把自己的特殊身份当成是干龌龊事和恃强凌弱的保护伞。我是在双休日加班期间被牛振国无故殴打的,如果每一个上班加班的人都这样挨打的话,谁还敢上班?劳动者还有没有人身安全?

对于牛振国对我施暴这件事,县公安局督察大队调查后至今没有处理,我找了多次,他们推三诿四,迟迟不作出处理。我的要求是领导能主持公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关于殴打他人的规定,将牛振国作出处理,并按照党政干部处理规定对牛振国处以纪律处分。否则,对牛振国姑息养患,他还会继续危害更多人的,也会害了他的。但是,就连这个要求甘谷县公安局至今不作出处理,督察大队办案人员反而找各种理由为牛振国开脱责任。我就想不通了,牛振国去年在大闹武家河派出所所长,并将派出所门窗砸坏的行为公安局就没有处理,为什么这次将我殴打后,局里还要姑息养患?难道非要等他犯一个进监狱的大错吗?

三、在天水,相遇自在生活

雪后麦积山

西关牌楼

航拍南郭寺

豆腐脑

打卤面

文/李晓东

核心提示

雪飘如絮,银花珠树,岸边的垂柳排列成壮观的阵势,它们彼此衬托,成就了校门外的风景。

这是1989年深冬的天水,我自小城来,这个学校——天水师专(现在的天水师范学院),将成为我读书生涯中的最后一站。也是我开始读懂天水的第一站。

烟火西关

学校在天水西郊,那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农田,校园周围,满目都是庄稼。

出校门,沿河堤行百米左右,过简易铁桥,就是西关,这是天水城里最繁华的街区。巷道如织,商铺林立。澄源巷、忠义巷、二郎巷、飞将巷等古巷南北勾连,哈锐宅邸、张庆麟宅院、汪氏宅院、张氏大院、孙家大院星罗棋布。织锦台、山陕会馆、赵氏祠堂依次排开,整个片区呈现西窄东宽的梯形。沿街全是铺面,绿柳居茶屋、秦州人家饭馆、经史古籍书店、光明眼镜店、杏林药铺、刘一刀剃头铺、老杨家卤肉、宏昌绸庄、五味调料铺等老字号之外,一溜儿全是摊点。有卖针头线脑狗皮膏药的,有卖木人纸鹤各种小玩意儿的,有卖烧饼油条猪油盒子的,最多的是小吃摊:呱呱、凉粉、酿皮、醪糟、荷包蛋、甜醅、豆腐脑、杏茶、黄馍、油圈圈、汤圆、羊杂羊肉泡、八宝粥等,一家紧挨着一家。有的支开一方篷布,有的露天经营。三五张条凳方桌,一两个小泥灶,人头攒动。有坐下来正吃的,有挨挨挤挤等着提走的,各样吃食的香味裹挟在整条街的叫卖吆喝声和炉灶热锅的蒸汽里,好一派烟火气。

豆腐脑的摊主是老两口,手脚麻利,配合默契。木桶内白嫩的豆腐脑上漂着金灿灿的油花,拿一只长柄平底的木勺斜切一块到碗里,颤巍巍像小馒头似的凸出着,又从卤锅里用铁勺舀了卤,从碗中间凸起处浇下,湿粉芡勾过的卤汁金红透亮,微稠浓香,点撒了芫荽、葱花,最后淋几滴香油,三下五除二之间,一碗喷香的豆腐脑已经上桌。这是老西关人都好吃的一口,还未开吃,仅仅从缭绕的香味里,他们就能闻得出来,今天这卤是不是新鲜。

门面不大,屋檐低矮,斜挑着一只旗幡。用乌龙头、芹菜、木耳、黄花、豆腐干、大肉、丸子、夹板肉不带汤勾了芡炒成的臊子在一口大铁锅里咕咚咕咚冒着小泡,白汽喧腾,未及入口已让人馋涎欲滴。当年的新麦面粉扯成两厘米宽的面条,在沸水中打个滚,捞入大海碗,浇上臊子、油泼辣子,面宽、臊子大、碗大、臊子稠,不由你食指大动,风卷残云。这是天水人待客时最拿得出手的面食:打卤面。

白日,这里有挨挨挤挤的农贸市场,摊位林立,人欢马炸,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鸡鸭嘎嘎叫,鲜鱼水里蹦。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你碰了我我撞了你,摆水果摊的大爷大妈,卖烧鸡的胖大叔,都是人人眼里的熟面孔。白衬衫的少年,眼睛清亮,戴着耳机,骑着山地车跌跌撞撞,轻车熟路,一拐弯,就隐到巷子里不见了。

日斜西山,这里就是各种吃食大排档的天下。铁板烧、烤羊肉串、烤鱿鱼、烤红薯,碗子肉、炒米线、醪糟鸡蛋,凡是天水人爱吃的,这里包罗万象一网打尽。油烟盘旋,白汽升腾,老两口蹒跚着走走停停,听着这个摊主那个摊主的盛情邀请,拿不定主意……

解了馋,可以在老巷里走走看看。夹道民宅,依势高低。前厅后院,蜿蜿蜒蜒。穿街而过,看烟火熏染的屋檐,包浆厚重的门板门环,时光经久的摩挲,灰尘汗水以及把玩者的手泽,千载空气的穿越,让它们滑熟圆润,幽光沉静,流溢出温存的旧气。在这旧时光里移步,走停,人的气息想必浮躁轻狂了些,它们必在暗地里会心一笑了。打磨这样一些老物件,需要沧海桑田的嬗变,打磨人的轻狂,不知还需几世几载。

若是在冬天,那老巷道里藏着的几盏灯火,一炉红煤不知道温暖过多少风雪夜归人。寒冷的夜里,飞扬的雪花中,一团一团虚虚的光亮,裹在弯弯绕绕的白汽里。穿得滚圆的人,裹着套袖,一手拿铁勺,一手颠炒锅,一边吆喝“麻食,麻食,烩麻食,炒麻食”,一边拿勺子在案板上密集着的葱花碗、调料碗、辣椒碗,油盐酱醋碗之间点点顿顿,待到铁勺在锅里推拉翻卷几下,红红绿绿热气腾腾的烩麻食已经出锅了,客人也刚刚落座。无需言语,主客默契,这是多年的交情。热汤下肚,瞬间熨帖,肠胃温暖,心身安然。

俗世烟火,饮食滋味,包裹着浓油酱赤,这是天水人挥之不去的记忆,这是天水西关缓缓流淌的岁月。

东郊的槐荫南山的雪

蓬蓬勃勃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晃就过去了,奔波在天水城东郊的我,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了。

半城青山半城槐,说的就是东郊。这里的人家,几乎家家门前都有大槐树,最粗的几人不能合抱。刺槐又名洋槐,原产于北美洲,中国于1877—1878年间由日本引入。《本草纲目》中说,槐之言怀也,熏怀来人如此也。它是天水的市树。天水多古槐,天水人崇槐,认为槐树是木精,极有灵性,可以给人带来福气,是吉祥树。有谚语说: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所以,城内自古广植槐树,道边路旁,有很多树龄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古槐,天水人因此称其为长寿树。大街小巷,民居官邸,遍地槐树,每年五月,满城槐花满城香,整个天水城就浸润在一片芳香之中。

槐花盛开的时候,也是天水人吃焪馍的时候。天水人所说的焪,是一种类似于蒸但又不完全是蒸的烹制办法。把洋芋、南瓜、老番瓜之类的用擦子擦成丝,加面粉拌匀,入锅加少量水,焪二十分钟左右。如果把上述蔬菜换成槐花,就叫槐花焪馍了。当然,榆钱儿、荠荠菜、苜蓿之类野菜都可搭配。这个菜、面、水的搭配比例很有讲究,全在主妇的拿捏之中。菜多了,吃起来水嚓嚓的,不扛饿,面多了又黏黏糊糊的,口感不好,只有比例恰当,加水适量,文火慢焪,才能焪出柔软可口的焪馍。

说来惭愧,我自诩为厨娘,但是于焪馍的制作,我总是拿捏不好分寸。但是,左邻右舍亲热熟络,你送我一碗甜醅,我给你一勺浆水,天水城里断没有关起门来自成山河的习惯,所以,年年槐花飘香的时候,我都能吃到大妈大婶们送来的焪馍。

居家过日子的人,看着一树芬芳,想的是如何入馔,若是要觅得诗意,那就去南山吧。

南山槐荫离不开五月细雨。南山的雨,想必是闻香而至的,因了那漫山槐花,因了那馥郁槐香。淅淅沥沥间,水袖翻飞,槐香尽锁,于是,槐香带着湿意,扑扑簌簌落了人一肩,这驻足的人里,远道而来者不在少数。绿槐花堕御沟边,步出都门雨后天。日暮野人耕种罢,烽楼原上一条烟。这是天水人心中的桃源。

公元759年7月,立秋后的某一天,杜甫进入秦州地界,将近一百天后,他离开秦州。据此推断,杜甫在秦州时,已然错过槐花的花期。“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的杜甫,如果得见浓香匝地的满树槐花,那香必会毫不吝啬地熏暖诗人贫病瘦弱的身体,必会让他沉郁苍凉的心境得到些许慰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这里的老树,当然不是老槐,它所指的是南山古柏。千年之前的这棵柏树,有幸留下诗圣的指纹,有幸进入诗圣的笔端,如今,它仍然静立空庭,和诗人、诗篇一起成为不朽,如此,秦州能成为天水第一区,想来不虚。

南山之势,状若盘龙,莽莽苍苍,雄踞东南,这是宝刹南郭寺的所在。这座陇右第一名刹,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历代诗人墨客览胜之地,杜甫曾经以南山为引子,为天水留下一百多首诗篇,这真是南山的殊荣,更是天水的殊荣。

南郭寺东院有一湫池,也就是杜甫诗中的北流泉,湫池泉水数千年来四时不绝,虽有旱涝不缩不盈,饮之却病,被封为陇上名泉之冠。因此,南山历来有“山有灵慧,水有湫神,钟灵毓秀,风水宝地”之赞誉。

落雪时节,南山的雪自然不能错过,雪落南郭寺,这是几世几载之前就被人吟咏过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伫立于南山之巅,遥想燕山美雪,并不妨碍南山美雪带给人的快乐。眼目所及,苍苍茫茫,两耳所及,北风怒号。南山的四季陪伴着天水人的四季,南山的美雪,覆盖着天水城的美丽。盛雪从陇南书院的屋檐下扑扑簌簌,从天水人的睫毛上轻盈盘旋,从枝头的鸟巢内笑语盈盈。盛雪之盛,让天水城的冬天一派祥和,让天水人的冬天温暖安然。

跪于雪中,看双膝被涌起的白簇拥,双手相掬,掬一捧松软,掬一捧银白,似花而非花,开放在很多人的记忆深处,也开放在杜甫瘦削的肩头。因为有过杜甫的足迹,南山之上,南郭寺的少陵祠堂前,总会有心怀诗意的人流连。

东郊的槐荫南山的雪,这是造物主的天作之合,它们衣袂飘飘,把半城人事熏染得芬芳扑鼻,清新优雅,它们是每一个天水人家壁上的一幅画。

水天一色焕新城

又是十几年过去了,如今,我的家安在天水城腹地,多年以前曾经干涸的城中河已经蓄满绿水穿城而过了,人们唤它天水湖。

是的,一座以水命名的城市,又怎能少了水的清雅?

还在襁褓之中,天水乳名秦州。秦州多佳人,佳人偶君子。

那时候,州在陇山之外,号为富庶。渭水灌溉,天雨滋养,这一片沃土密林覆盖,草长莺飞。牧马人甩着软鞭,骐骥奔腾,野花烂漫。

最多的是水,河域遍布,湖泽纵横,水生植物因此蓬蓬勃勃,一望无际。池沼、河岸、溪边,薄雾轻笼,秋水清纯,芦花似雪。飘零之物,随风而荡,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其间有鸥鸟出没,野鸭成群。

这里是相思之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佳人与君子,隔岸相望,白茫茫的芦苇荡里,彤管低回,秦风悠扬。

如同秦州这个名字一样,秦地男女继承了先祖之赳赳雄风,也遗传了蒲苇一般柔韧优美的性情。

如今,延续着秦地古风,天水旧城修旧如旧,天水新城高楼林立,城市外径无限扩大。最让人神清气爽的,是自西向东缓缓流过的一池碧水,一条风情线。

春夏之间,湖边垂柳成帘,一眼望去,鹅黄笼堤,天清气朗。红红绿绿各式各样的风筝悬挂在绳子上,绳子两端拴在柳树上,长长的柳枝披拂着。水草丛里,几只水鸟间或落脚,又突然惊起,扇着黑翅飞走。

秋水长天之时,红叶似火,枫林如霜,撑着油纸伞的汉服女子缓缓走过,恍然让人回到了白衣飘飘的过去。

到了腊月,河床冰封,沿河散落的屋顶上一例的白,在橘红色冬阳中泛着温润的光泽。伏羲庙、玉泉观、南北宅子飞檐高挑,雕梁画栋,白的雪和彩色的屋脊廊柱辉映,平添些许暖意。

游子回到家乡,若要寻觅舌尖上的乡愁,可以去城西的伏羲工坊,那里集中了老天水所有的小吃美味。过客来到天水,可以领略麦积山的庄严,一览仙人崖的秀丽,去净土寺聆听松涛,往石门山观赏夜月。至于世世代代长于斯居于斯的老天水人,无需指引,闭着眼,就能呼吸到渗透于肌肤纹理的味道,那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基因的味道。

这就是天水,有肠胃熨帖的去处,也有静默安然的所在,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因此热爱烟火,也自在平和,城市的气质涵养了人的气质,人的动静赋予了城市的风骨。

算起来,从1989年那个秋天开始,我在天水已经生活30年了,从长度上说,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在故乡的时间。在这里,我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完成了所有人都要完成的人生,余生,我还将在这里度过。天水城的烟火,已经丝丝缕缕渗透进我的肌肤纹理,渗透进我的血液灵魂,我从来没有说过爱她,但是,我又清清楚楚知道,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她。

本网站的部分文章信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源)来自于网络或用户上传,均是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与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站内的部分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或涉及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同时向您深表歉意!

本文地址:http://www.k51h.cn/jyjq/2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