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有名刺客(国外历史上的刺客)

VDRGD868umyu by:VDRGD868umyu 分类:网游动态 时间:2024/04/16 阅读:2 评论:0

一、欧洲历史上著名暗杀者有哪些

【1】最肮脏的刺杀:荷兰国父悲歌

1568年的捣毁圣像运动揭开了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争取独立的序幕。在这场运动中,荷兰当时最大的贵族——威廉·奥伦治(奥伦治亲王)的向背举足轻重,就阶级情感来说,他受过西班牙前国王卡洛斯的厚恩;就民族感情来说,身边荷兰人民的呐喊和鲜血又使他寝食难安。一度摇摆不定的他,最终终于同荷兰人民站到了一起,走上了反抗当时最强大的帝国——西班牙帝国的不归路。

从此,他成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为全国头号通缉犯。菲利浦二世悬赏巨额赏金要他的人头。

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奥伦治亲王领导下的荷兰独立力量在尼德兰北方站稳了脚跟。荷兰各省准备在1584年7月12日拥戴德高望重的他为国王。但在大喜日子到来之前两天,悲剧发生了。

7月10日,奥伦治亲王与雷瓦登市长共进午餐后,正在闲谈中,侍卫上来报告说:“巴尔塔萨已经办好了护照等一切手续,特来领取几封亲王写给法国公使的信件。”

巴尔塔萨是个法国人,职务是为亲王往法国传递信息的驿使,刚刚到亲王椹做事不久。

当奥伦治亲王走下楼梯时,已经隐藏在楼梯口旁一个圆柱后面的巴尔塔萨,突然向亲王猛扑过去,举起手枪开了三枪,枪枪打在亲王的要害处,一代伟人就此倒下,永远没有起来了。

刺客赶忙逃跑,但在门口正好踏到一堆狗屎滑倒在地,当场被活捉。他供出自己是菲利浦二世派来的奸细,刺杀亲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赢得菲利浦二世的巨额赏金和爵位。最后,他在受到烙铁、刀刮等酷刑之后被斩首。

奥伦治亲王的子孙继承了他荷兰执政的位置,最终赢得了荷兰独立,并成为荷兰时代析袭的王室。

【2】最意外的刺杀:整个法兰西在哭泣

16世纪是法国在向一个成熟的近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的艰难时期。刚刚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又陷入了天主教和新教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纠纷之中。在当时整个欧洲的宗教冲突之中,形势最复杂的是法国,因为天主教和新教力量势均力敌。自1572年“恐怖的圣巴托罗缪之夜”以来,法国陷入了长期的内战和骚乱之中,在此后连续有两个国王遇刺身亡,其中亨利三世是因为背叛了自己的天主教阵营,转而同情甚至帮助新教而被一个狂热分子刺杀,而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的遇刺身亡,则更为出人意料。

亨利四世原是法国南边境一个叫纳瓦拉的小邦的国王,为新教徒。因亨利三世无嗣而亡,作为后者远亲的亨利四世得以继承王位。当时法国处于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之中,亨利四世亲自上阵厮杀,显示了极好的军事才能。但真正显示亨利四世的伟大人格的是1593年,鉴于法国天主教徒占多数的现实,亨利四世毅然宣布自己改信天主教,接着在1598年宣布“南特法令”,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同时承认新教的信仰自由和应有地位。“南特法令”是西方最早体现宗教宽容精神的杰作,最终给法国带来了和平。此后亨利四世致力于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卓有成效。

1610年的一天,亨利四世去探望大臣苏利途中经过一条狭隘的街道,前面两辆车相撞堵塞了交通,国王的车右轮又陷在沟里。这时,国王的车正好停在一个店铺门前,而店铺的招牌上画着一支箭射穿一颗戴着王冠的心。尾随在后面的一个叫拉伟拉克的疯子,或许从中受到某种启示,脚踏车猛然向国王刺去,国王大声呼喊“我被刺啦”!而在这时,拉伟拉克又刺了第二刀,随后被当场被捉,他也没想逃跑。

拉伟拉克据说是个疯子,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时刻在困扰着他,那就是行刺国王,人们还给这种病起了名字,叫弑君病。

后来,安娜王后(亨利四世的儿媳)辅助未成年的路易十四时,曾对他说,要学你的祖父(亨利四世),不要学你的父亲(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问为什么,安娜说,亨利四世去世时,大家都哭;而路易十三去世时,大家都笑。不错,法国历史上的明君很多,有查理曼大帝、路易十四、拿破仑等,但像亨利四世这样在功业上和人格上都无可指责的,只有他一人。

【3】最浪漫的刺杀:化装舞会上的黑手

当今的瑞典,在外人眼中无异于世外桃源,以高收入、搞福利、高文明闻名于世。然而你是否知道,瑞典历史上也有过贪污成风、秩序混乱的时代,那是在18世纪中期,瑞典在遭受了北方战争失败的重创之后,贵族乘机夺权,进入了所谓的“自由时代”。

1772年,受制于贵族统治多年的古斯塔夫三世(1771~1792年在位),利用贵族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僧侣、市民、平民三个阶级对贵族的不满,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解散了国务会议,恢复了专制王权。就这个角度来说,他倒也算一代雄主。

但他在夺取权力之后,却不但未能解决国内的财政危机,反而冒险挑起与俄国的战争,结果损失惨重,国内大批军官哗变。他的生活也十分奢华,他迷恋话剧,被后人称为“天才演员”。

这里还要补充说明一下化装舞会。化装舞会是欧洲宫廷中十分流行的一种娱乐,就是在舞会中戴上假面具,把自己化装成神仙、鬼怪等,这样就有利于毫无拘束地投入到舞会中去。

1792年3月16日,古斯塔夫三世准备参加晚上的化装舞会。有人向他告密说,据可靠消息,晚上有人要向他下毒手,古斯塔夫三世听了哈哈大笑,因为类似的谣言他已听过不下几十次,还不都是空穴来风。当天晚上当舞会进行到高潮时,突然有个人从背后向国王开了一枪。舞会顿时惨叫阵阵,乱成一团。凶手乘乱逃跑,但没跑出多远便被抓获。

凶手是一个叫安斯特洛姆的御林军队长,而他的后台是当时的大贵族——皮萨琳将军。古斯塔夫三世抑制贵族阶层的政策使贵族中有不少人对他切齿痛恨,加上对他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不满,使他周围形成了一个要除去他的集团。

13天后,古斯塔夫三世医治无效去世,临终前留下两句话:“杀他的是法国的雅各宾派,宽恕杀他的人。”但凶手被镣铐示众之后连抽三天的鞭刑,最后砍头分尸投入海中。

【4】最惨烈的刺杀:西班牙国王婚礼血案

1808年拿破仑对西班牙的入侵,挑起了蕴藏在西班牙人民心中的激情,西班牙从18世纪一个死气沉沉的角落,变成了19世纪欧洲中革命次数最多、最激烈的国家。斐迪南七世依靠人民复国,最终却背叛并镇压人民的卑鄙行径,使西班牙王室一度成了众矢之的。在他儿女伊莎贝尔二世时期,反抗达到高峰,她在位期间,总共改组了41次政府,颁布了7部宪法,各地政治势力发起了15次暴动,她本人也遭受了两次未遂刺杀。1868年,她在一次政变中被迫流亡国外。

后来,伊莎贝尔二世的儿子阿方索十二世回国复位,西班牙的局势平静了一段时间,直到他的儿子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年在位)时期。

阿方索十三世还是一个胎儿的时候,他的父王就因病逝去,他一出生就成为国王(这样的例子,在欧洲黎上只有两例),长大后成为一位任性而热情的一国之主。19岁的时候,对英国的一次访问,使他迷上了“欧洲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维多利亚·欧亨尼娅可能带有英国王室的家族病——血友病的致病因子,他们的婚约在西班牙遭到强烈反对,但最后,他终于说服了他的母亲——有“德行夫人”之称的太后克里斯蒂娜。

据说,欧亨尼娅的教母曾赠给她一串珍珠项链,但同时嘱咐她在婚礼时不要戴上,因为很久以前一位吉卜赛女巫曾经预言,如果新娘戴上这串项链,她日后将流出如珍珠那么多的眼泪,但欧亨尼娅将之当作童话,在婚礼上戴上了那串神秘的项链。

婚礼在1906年5月31日进行。当队伍行至狭窄的马约尔大街时,从一栋楼上上掉下来一束鲜花,花中藏有一颗炸弹,在新郎和新娘的御用马车前爆炸了,一时间烟尘四起,血肉横飞。这场惨剧,总共造成22人死亡,70多人受伤,不过国王和王后幸运地从血肉堆里逃出生天。吉卜赛女巫的预言应验了,这只是这对新人一生厄运的开端,他们即将面对的,是西班牙最动荡的岁月……

行刺者叫莫拉尔,是一位极端的无政府主义者。在惨案发生前的一天,曾有人看见他一次又一次地在楼上抛东西下来,以为他有神经病,并不在意。原来他是为了测算物体到达地面的准确时间。后来,他在即将被逮捕的时候自杀身亡。

【5】最冷酷的刺杀:葡萄牙君主制的覆灭

在西班牙王室血案发生后两年,即1908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另一个国家——葡萄牙发生了一宗对历史影响更大的刺杀事件。

19世纪末,葡萄牙的共和派与失意王党分子、共济会站在一起,谋求颠覆葡萄牙王室的统治。

葡萄牙当时的国王卡洛斯一世(1889~1908年在位)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两件事使他丧失了民心,一是1890年,他企图将非洲的两个殖民地——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连接起来,遭英国反对,在英国武力威胁下,被迫撤军,放弃连接两个殖民地的计划,使国内不满。另一是在1906年,任命强硬派王党分子佛朗哥担任首相,而佛朗哥是个不得人心的独裁者。

1908年,卡洛斯国王和他的长子——王储路易·菲利普在王宫门前的广场上被两名共和党激进分子开枪打死(这个案件的背景从来没有被彻底查清)。他的幼子,年只18的曼努埃尔二世继承王位。此后国内局势一直动荡,两年后,葡萄牙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曼努埃尔找不到任何人为他卖命,只好黯然出逃到英国。

曾经出过“征服者”阿方索、若昂大帝等杰出帝王的葡萄牙王室的统治,至此永远划上了句号,留在它背后的,只剩下一连串的叹息……

【6】最忧伤的刺杀:不曾拥有童话的茜茜公主

1848年欧洲各国革命风潮涌起,受打击最严重的当属位于欧洲心脏地带的,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奥地利帝国。在这场风暴中,年轻的王子——弗朗兹·约瑟夫被推上了皇位。他没想到,他在这个宝座上一坐就是68年。

10多年后,又一场风暴到来了,在意大利统一运动和德意志统一运动中,作为守旧势力代表的奥地利一再遭到打击,被迫放弃自己的德意志定位,转而向国内的匈牙利人让步,将奥地利一院制帝国改组成奥匈帝国——一个二元制的帝国。

在欧洲历史上,奥匈帝国注定是一个倒霉的角色,它在屈辱的背景下诞生,又最终在屈辱的风暴中土崩瓦解。为了维持这么一个庞大的民族组合体,它的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成为国内各族的民族主义者。还有周边虎视眈眈的大国的公敌。其王室成员几乎个个都曾遭到过无数次未遂刺杀。

但这个帝国中最有名的却不是这个长命的皇帝,而是他的妻子伊丽莎白——来自巴伐利亚的茜茜公主。

茜茜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风靡欧美。15岁时代替了她的姐姐,被年轻的奥地利皇帝选中,从那一天开始,她的命运就和这个老大帝国捆在一起。茜茜喜欢作诗、骑马、游历,但她的一生一直是浸泡着泪水的。从她唯一的儿子鲁道夫自杀身亡那一天开始,她的心“实际上已经随他而去,只剩下了一个日渐衰老的躯体”。

1898年,茜茜到日内瓦旅游。9月10日中午她准备乘船离开。当她带着伺者向码头走去时,一个埋伏在那里的名叫卢切尼人猛然拔出锥子,对着她的胸部戳去,锥子又尖又细,茜茜从地上爬了起来,自己走到船上。可是,刚一上船,她就倒了下去。身边的宫廷命妇连忙解开她的衣襟,发现胸口上有一个很小的血点。船长命令船掉头回岸,人们用担架把她抬回旅馆。在旅馆里,医生切开了皇后的肘窝动脉,血不再往外喷涌,茜茜死了。

卢切尼是一个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行刺的目的一是为了成名,二是出于无政府主义对王室的仇恨,三是源于意大利人对奥匈帝国的传统敌对情绪。

【7】影响最大的刺杀:引爆世界大战的一枪

19世纪以来,老牌封建帝国土耳其在衰落的同时,在整个欧洲民族主义浪潮影响下巴尔干地区民族主义也日益高涨。但一来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国家已经消失了数百年,各民族和疆界的划分十分模糊,另一方面巴尔干周围的大国环伺,把巴尔干看成是可以肆意宰割的五花肉。

这使得这个地区的形势十分复杂,自19世纪中叶以来,就成为欧洲历次矛盾冲突的焦点地区,有“欧洲的火药桶”之称。

对巴尔干地区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各大国反应不一。俄罗斯以“全世界斯拉夫兄弟的保护者”自居,一向煽动和支持这个地区的民族运动。奥地利则由于自身统治下也有许多斯拉夫民族,害怕革命会燃烧到自己辖区内,而主张保持现状。英法等国则根据自身利益及具体形势的变化相机而动。到了20世纪初巴尔干各民族摆脱土耳其已成定局,奥匈帝国也一改以往的保守态度,转而积极向这个地区伸手了。

1912年和1913年,在巴尔干各国因领土划分问题引起的两次小规模战争中,塞尔维亚接连获胜。塞尔维亚国内的民族分子大为振奋,坚定了他们奋斗目标:建立一个以塞尔维亚为主导的包括南斯拉夫各民族在内的国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头号敌人就是奥匈帝国。

早在1908年,奥匈帝国正式宣布吞并波黑地区(实际上已占领多时),此举引起了塞尔维亚的严重抗议,奥匈帝国也向塞尔维亚边境集结军队,局势紧张,史称“波斯尼亚危机”。后来在列强干预下,塞尔维亚被迫让步。但塞尔维亚国内的仇奥情绪却在不断扩张,不少人认为奥匈帝国下一步将要吞并塞尔维亚,用“妖魔化的奥匈”来形容此时塞尔维亚人眼中的奥国再确切不过了。

就在这种背景下,奥匈帝国老皇帝约瑟夫的侄子——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却选择了在塞尔维亚国耻日这一天出巡波斯尼亚,此举被许多塞尔维亚人认为是对塞尔维亚肆无忌惮的侮辱,而且在波斯尼亚举行的军事演习就是以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的。1914年6月28日,在观看完军事演习后,斐迪南偕同妻子,坐着敞篷车,在总督和市长的陪同下前往市政厅。

当车队行到闹市中心时,埋伏在路旁的波斯尼亚青年查卜林诺维奇冲上前去,向斐迪南的汽车投掷一枚炸弹,但没有命中,只是伤了一名随从军官。斐迪南故作镇静,命令车队继续前进。在参加完市政厅的仪式后乘车返回,行驶到一个街道的拐弯处时,车速突然慢了下来。隐藏在路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疾步上前,用手枪对准斐迪南夫妇连发两枪,弹无虚发,两枪打死了两个人。

行刺者普林西普是“青年波斯尼亚”组织的成员,这是一起经过精心策划和筹备的刺杀事件。行刺后普林西普自知难逃此劫,自杀身亡。

斐迪南夫妇和普林西普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牺牲品。

后来发生的大家都很熟悉了,欧洲各国的矛盾因这一事件而激化,原本已经剑拔弩张的形势,终于一发不可收拾,一个又一个的国家被卷入到战争之中,分成两大集团厮杀。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场浩劫中,欧洲实际上没有获胜者。

【8】最坚定的刺杀:解放农奴=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1814年,当亚历山大一世率领大军威风凛凛奔驰在法兰西大地上时,作为打败拿破仑的主力的沙皇俄国,其荣耀也达到了高峰。此后40年中,俄国以“神圣同盟”骨干的身份,扮演“欧洲宪兵”的角色,包括出兵镇压了本来与己无关的匈牙利革命。

但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使沙俄从荣耀的顶端跌落到了耻辱的谷底,本来想从多年的收下败将土耳其身上再咬下一块肥肉,没想到遭遇英法两国的横加干涉,在这场战争中,沙俄的落后和腐败暴露无遗,从枪到船到路,都与应发差了一大截。沙皇尼古拉一世在作战连连败北的情况下精神崩溃服毒自杀。重振这个老大帝国的重任落在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身上。

亚历山大二世明白落后的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进步的瓶颈,这个问题牵涉面是如此之广,以至于历代多少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叶卡特琳娜二世痘敢去触动它。但历史已经将责任无可推却地放到了亚历山大二世面前,迟一天改革,问题就更严重一步。

1861年,沙皇终于下诏进行改革。在解放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又规定全部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但赎金常常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两三倍。亚历山大本想使农奴主和农奴都感激自己,但被解放的农奴感受到最多的却是混乱和不知所措,他们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使用的实际上减少了,纷纷认为自己受骗。结果,农民的反抗斗争更加激烈,1860年农民骚动126次,而改革之年1861年增至1176次。

亚历山大二世是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从1866年到1880年,亚历山大二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事件至少有5次。1879年,新成立的激进组织民意党执行委员会判处亚历山大二世死刑,组成了专门的刺杀组织,训练专门的刺杀人员。亚历山大成为靶子的原因,除了上述的改革遭到反感之外,俄国政治体制的落后也是重要原因,而亚历山大晚年腐化的生活看来也已经不能再推动历史的发展了。

在经过两次未遂刺杀之后,民意党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1881年3月1日,沙皇的马车从冬宫出来转过街角,早已埋伏在那里的罗斯萨柯夫冲上前投出一枚炸弹,将沙皇的卫兵炸成重伤。沙皇以为自己又逃过了一劫,他从马车钻出来,想察看伤者的伤情并说几句安慰的话,这时又一枚炸弹飞了过来,沙皇倒在血泊之中,行刺者叫格里涅维茨基,他本人也被炸死。

当天下午,亚历山大二世因流血过多而死。他的改革成了他被杀的重要原因,这也许是他当初怎么也想不到的。

二、欧洲历史上,有哪些刺客

最肮脏的刺杀:荷兰国父悲歌

1568年的捣毁圣像运动揭开了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争取独立的序幕。在这场运动中,荷兰当时最大的贵族——威廉·奥伦治(奥伦治亲王)的向背举足轻重,就阶级情感来说,他受过西班牙前国王卡洛斯的厚恩;就民族感情来说,身边荷兰人民的呐喊和鲜血又使他寝食难安。一度摇摆不定的他,最终终于同荷兰人民站到了一起,走上了反抗当时最强大的帝国——西班牙帝国的不归路。

从此,他成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为全国头号通缉犯。菲利浦二世悬赏巨额赏金要他的人头。

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奥伦治亲王领导下的荷兰独立力量在尼德兰北方站稳了脚跟。荷兰各省准备在1584年7月12日拥戴德高望重的他为国王。但在大喜日子到来之前两天,悲剧发生了。

7月10日,奥伦治亲王与雷瓦登市长共进午餐后,正在闲谈中,侍卫上来报告说:“巴尔塔萨已经办好了护照等一切手续,特来领取几封亲王写给法国公使的信件。”

巴尔塔萨是个法国人,职务是为亲王往法国传递信息的驿使,刚刚到亲王椹做事不久。

当奥伦治亲王走下楼梯时,已经隐藏在楼梯口旁一个圆柱后面的巴尔塔萨,突然向亲王猛扑过去,举起手枪开了三枪,枪枪打在亲王的要害处,一代伟人就此倒下,永远没有起来了。

刺客赶忙逃跑,但在门口正好踏到一堆狗屎滑倒在地,当场被活捉。他供出自己是菲利浦二世派来的奸细,刺杀亲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赢得菲利浦二世的巨额赏金和爵位。最后,他在受到烙铁、刀刮等酷刑之后被斩首。

奥伦治亲王的子孙继承了他荷兰执政的位置,最终赢得了荷兰独立,并成为荷兰时代析袭的王室。

最意外的刺杀:整个法兰西在哭泣

16世纪是法国在向一个成熟的近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的艰难时期。刚刚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又陷入了天主教和新教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纠纷之中。在当时整个欧洲的宗教冲突之中,形势最复杂的是法国,因为天主教和新教力量势均力敌。自1572年“恐怖的圣巴托罗缪之夜”以来,法国陷入了长期的内战和骚乱之中,在此后连续有两个国王遇刺身亡,其中亨利三世是因为背叛了自己的天主教阵营,转而同情甚至帮助新教而被一个狂热分子刺杀,而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的遇刺身亡,则更为出人意料。

亨利四世原是法国南边境一个叫纳瓦拉的小邦的国王,为新教徒。因亨利三世无嗣而亡,作为后者远亲的亨利四世得以继承王位。当时法国处于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之中,亨利四世亲自上阵厮杀,显示了极好的军事才能。但真正显示亨利四世的伟大人格的是1593年,鉴于法国天主教徒占多数的现实,亨利四世毅然宣布自己改信天主教,接着在1598年宣布“南特法令”,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同时承认新教的信仰自由和应有地位。“南特法令”是西方最早体现宗教宽容精神的杰作,最终给法国带来了和平。此后亨利四世致力于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卓有成效。

1610年的一天,亨利四世去探望大臣苏利途中经过一条狭隘的街道,前面两辆车相撞堵塞了交通,国王的车右轮又陷在沟里。这时,国王的车正好停在一个店铺门前,而店铺的招牌上画着一支箭射穿一颗戴着王冠的心。尾随在后面的一个叫拉伟拉克的疯子,或许从中受到某种启示,脚踏车猛然向国王刺去,国王大声呼喊“我被刺啦”!而在这时,拉伟拉克又刺了第二刀,随后被当场被捉,他也没想逃跑。

拉伟拉克据说是个疯子,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时刻在困扰着他,那就是行刺国王,人们还给这种病起了名字,叫弑君病。

后来,安娜王后(亨利四世的儿媳)辅助未成年的路易十四时,曾对他说,要学你的祖父(亨利四世),不要学你的父亲(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问为什么,安娜说,亨利四世去世时,大家都哭;而路易十三去世时,大家都笑。不错,法国历史上的明君很多,有查理曼大帝、路易十四、拿破仑等,但像亨利四世这样在功业上和人格上都无可指责的,只有他一人。

最浪漫的刺杀:化装舞会上的黑手

当今的瑞典,在外人眼中无异于世外桃源,以高收入、搞福利、高文明闻名于世。然而你是否知道,瑞典历史上也有过贪污成风、秩序混乱的时代,那是在18世纪中期,瑞典在遭受了北方战争失败的重创之后,贵族乘机夺权,进入了所谓的“自由时代”。

1772年,受制于贵族统治多年的古斯塔夫三世(1771~1792年在位),利用贵族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僧侣、市民、平民三个阶级对贵族的不满,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解散了国务会议,恢复了专制王权。就这个角度来说,他倒也算一代雄主。

但他在夺取权力之后,却不但未能解决国内的财政危机,反而冒险挑起与俄国的战争,结果损失惨重,国内大批军官哗变。他的生活也十分奢华,他迷恋话剧,被后人称为“天才演员”。

这里还要补充说明一下化装舞会。化装舞会是欧洲宫廷中十分流行的一种娱乐,就是在舞会中戴上假面具,把自己化装成神仙、鬼怪等,这样就有利于毫无拘束地投入到舞会中去。

1792年3月16日,古斯塔夫三世准备参加晚上的化装舞会。有人向他告密说,据可靠消息,晚上有人要向他下毒手,古斯塔夫三世听了哈哈大笑,因为类似的谣言他已听过不下几十次,还不都是空穴来风。当天晚上当舞会进行到高潮时,突然有个人从背后向国王开了一枪。舞会顿时惨叫阵阵,乱成一团。凶手乘乱逃跑,但没跑出多远便被抓获。

凶手是一个叫安斯特洛姆的御林军队长,而他的后台是当时的大贵族——皮萨琳将军。古斯塔夫三世抑制贵族阶层的政策使贵族中有不少人对他切齿痛恨,加上对他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不满,使他周围形成了一个要除去他的集团。

13天后,古斯塔夫三世医治无效去世,临终前留下两句话:“杀他的是法国的雅各宾派,宽恕杀他的人。”但凶手被镣铐示众之后连抽三天的鞭刑,最后砍头分尸投入海中。

最惨烈的刺杀:西班牙国王婚礼血案

1808年拿破仑对西班牙的入侵,挑起了蕴藏在西班牙人民心中的激情,西班牙从18世纪一个死气沉沉的角落,变成了19世纪欧洲中革命次数最多、最激烈的国家。斐迪南七世依靠人民复国,最终却背叛并镇压人民的卑鄙行径,使西班牙王室一度成了众矢之的。在他儿女伊莎贝尔二世时期,反抗达到高峰,她在位期间,总共改组了41次政府,颁布了7部宪法,各地政治势力发起了15次暴动,她本人也遭受了两次未遂刺杀。1868年,她在一次政变中被迫流亡国外。

后来,伊莎贝尔二世的儿子阿方索十二世回国复位,西班牙的局势平静了一段时间,直到他的儿子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年在位)时期。

阿方索十三世还是一个胎儿的时候,他的父王就因病逝去,他一出生就成为国王(这样的例子,在欧洲黎上只有两例),长大后成为一位任性而热情的一国之主。19岁的时候,对英国的一次访问,使他迷上了“欧洲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维多利亚·欧亨尼娅可能带有英国王室的家族病——血友病的致病因子,他们的婚约在西班牙遭到强烈反对,但最后,他终于说服了他的母亲——有“德行夫人”之称的太后克里斯蒂娜。

据说,欧亨尼娅的教母曾赠给她一串珍珠项链,但同时嘱咐她在婚礼时不要戴上,因为很久以前一位吉卜赛女巫曾经预言,如果新娘戴上这串项链,她日后将流出如珍珠那么多的眼泪,但欧亨尼娅将之当作童话,在婚礼上戴上了那串神秘的项链。

婚礼在1906年5月31日进行。当队伍行至狭窄的马约尔大街时,从一栋楼上上掉下来一束鲜花,花中藏有一颗炸弹,在新郎和新娘的御用马车前爆炸了,一时间烟尘四起,血肉横飞。这场惨剧,总共造成22人死亡,70多人受伤,不过国王和王后幸运地从血肉堆里逃出生天。吉卜赛女巫的预言应验了,这只是这对新人一生厄运的开端,他们即将面对的,是西班牙最动荡的岁月……

行刺者叫莫拉尔,是一位极端的无政府主义者。在惨案发生前的一天,曾有人看见他一次又一次地在楼上抛东西下来,以为他有神经病,并不在意。原来他是为了测算物体到达地面的准确时间。后来,他在即将被逮捕的时候自杀身亡。

最冷酷的刺杀:葡萄牙君主制的覆灭

在西班牙王室血案发生后两年,即1908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另一个国家——葡萄牙发生了一宗对历史影响更大的刺杀事件。

19世纪末,葡萄牙的共和派与失意王党分子、共济会站在一起,谋求颠覆葡萄牙王室的统治。

葡萄牙当时的国王卡洛斯一世(1889~1908年在位)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两件事使他丧失了民心,一是1890年,他企图将非洲的两个殖民地——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连接起来,遭英国反对,在英国武力威胁下,被迫撤军,放弃连接两个殖民地的计划,使国内不满。另一是在1906年,任命强硬派王党分子佛朗哥担任首相,而佛朗哥是个不得人心的独裁者。

1908年,卡洛斯国王和他的长子——王储路易·菲利普在王宫门前的广场上被两名共和党激进分子开枪打死(这个案件的背景从来没有被彻底查清)。他的幼子,年只18的曼努埃尔二世继承王位。此后国内局势一直动荡,两年后,葡萄牙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曼努埃尔找不到任何人为他卖命,只好黯然出逃到英国。

曾经出过“征服者”阿方索、若昂大帝等杰出帝王的葡萄牙王室的统治,至此永远划上了句号,留在它背后的,只剩下一连串的叹息……

最忧伤的刺杀:不曾拥有童话的茜茜公主

1848年欧洲各国革命风潮涌起,受打击最严重的当属位于欧洲心脏地带的,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奥地利帝国。在这场风暴中,年轻的王子——弗朗兹·约瑟夫被推上了皇位。他没想到,他在这个宝座上一坐就是68年。

10多年后,又一场风暴到来了,在意大利统一运动和德意志统一运动中,作为守旧势力代表的奥地利一再遭到打击,被迫放弃自己的德意志定位,转而向国内的匈牙利人让步,将奥地利一院制帝国改组成奥匈帝国——一个二元制的帝国。

在欧洲历史上,奥匈帝国注定是一个倒霉的角色,它在屈辱的背景下诞生,又最终在屈辱的风暴中土崩瓦解。为了维持这么一个庞大的民族组合体,它的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成为国内各族的民族主义者。还有周边虎视眈眈的大国的公敌。其王室成员几乎个个都曾遭到过无数次未遂刺杀。

但这个帝国中最有名的却不是这个长命的皇帝,而是他的妻子伊丽莎白——来自巴伐利亚的茜茜公主。

茜茜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风靡欧美。15岁时代替了她的姐姐,被年轻的奥地利皇帝选中,从那一天开始,她的命运就和这个老大帝国捆在一起。茜茜喜欢作诗、骑马、游历,但她的一生一直是浸泡着泪水的。从她唯一的儿子鲁道夫自杀身亡那一天开始,她的心“实际上已经随他而去,只剩下了一个日渐衰老的躯体”。

1898年,茜茜到日内瓦旅游。9月10日中午她准备乘船离开。当她带着伺者向码头走去时,一个埋伏在那里的名叫卢切尼人猛然拔出锥子,对着她的胸部戳去,锥子又尖又细,茜茜从地上爬了起来,自己走到船上。可是,刚一上船,她就倒了下去。身边的宫廷命妇连忙解开她的衣襟,发现胸口上有一个很小的血点。船长命令船掉头回岸,人们用担架把她抬回旅馆。在旅馆里,医生切开了皇后的肘窝动脉,血不再往外喷涌,茜茜死了。

卢切尼是一个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行刺的目的一是为了成名,二是出于无政府主义对王室的仇恨,三是源于意大利人对奥匈帝国的传统敌对情绪。

影响最大的刺杀:引爆世界大战的一枪

19世纪以来,老牌封建帝国土耳其在衰落的同时,在整个欧洲民族主义浪潮影响下巴尔干地区民族主义也日益高涨。但一来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国家已经消失了数百年,各民族和疆界的划分十分模糊,另一方面巴尔干周围的大国环伺,把巴尔干看成是可以肆意宰割的五花肉。

这使得这个地区的形势十分复杂,自19世纪中叶以来,就成为欧洲历次矛盾冲突的焦点地区,有“欧洲的火药桶”之称。

对巴尔干地区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各大国反应不一。俄罗斯以“全世界斯拉夫兄弟的保护者”自居,一向煽动和支持这个地区的民族运动。奥地利则由于自身统治下也有许多斯拉夫民族,害怕革命会燃烧到自己辖区内,而主张保持现状。英法等国则根据自身利益及具体形势的变化相机而动。到了20世纪初巴尔干各民族摆脱土耳其已成定局,奥匈帝国也一改以往的保守态度,转而积极向这个地区伸手了。

1912年和1913年,在巴尔干各国因领土划分问题引起的两次小规模战争中,塞尔维亚接连获胜。塞尔维亚国内的民族分子大为振奋,坚定了他们奋斗目标:建立一个以塞尔维亚为主导的包括南斯拉夫各民族在内的国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头号敌人就是奥匈帝国。

早在1908年,奥匈帝国正式宣布吞并波黑地区(实际上已占领多时),此举引起了塞尔维亚的严重抗议,奥匈帝国也向塞尔维亚边境集结军队,局势紧张,史称“波斯尼亚危机”。后来在列强干预下,塞尔维亚被迫让步。但塞尔维亚国内的仇奥情绪却在不断扩张,不少人认为奥匈帝国下一步将要吞并塞尔维亚,用“妖魔化的奥匈”来形容此时塞尔维亚人眼中的奥国再确切不过了。

就在这种背景下,奥匈帝国老皇帝约瑟夫的侄子——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却选择了在塞尔维亚国耻日这一天出巡波斯尼亚,此举被许多塞尔维亚人认为是对塞尔维亚肆无忌惮的侮辱,而且在波斯尼亚举行的军事演习就是以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的。1914年6月28日,在观看完军事演习后,斐迪南偕同妻子,坐着敞篷车,在总督和市长的陪同下前往市政厅。

当车队行到闹市中心时,埋伏在路旁的波斯尼亚青年查卜林诺维奇冲上前去,向斐迪南的汽车投掷一枚炸弹,但没有命中,只是伤了一名随从军官。斐迪南故作镇静,命令车队继续前进。在参加完市政厅的仪式后乘车返回,行驶到一个街道的拐弯处时,车速突然慢了下来。隐藏在路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疾步上前,用手枪对准斐迪南夫妇连发两枪,弹无虚发,两枪打死了两个人。

行刺者普林西普是“青年波斯尼亚”组织的成员,这是一起经过精心策划和筹备的刺杀事件。行刺后普林西普自知难逃此劫,自杀身亡。

斐迪南夫妇和普林西普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牺牲品。

后来发生的大家都很熟悉了,欧洲各国的矛盾因这一事件而激化,原本已经剑拔弩张的形势,终于一发不可收拾,一个又一个的国家被卷入到战争之中,分成两大集团厮杀。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场浩劫中,欧洲实际上没有获胜者。

最坚定的刺杀:解放农奴=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1814年,当亚历山大一世率领大军威风凛凛奔驰在法兰西大地上时,作为打败拿破仑的主力的沙皇俄国,其荣耀也达到了高峰。此后40年中,俄国以“神圣同盟”骨干的身份,扮演“欧洲宪兵”的角色,包括出兵镇压了本来与己无关的匈牙利革命。

但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使沙俄从荣耀的顶端跌落到了耻辱的谷底,本来想从多年的收下败将土耳其身上再咬下一块肥肉,没想到遭遇英法两国的横加干涉,在这场战争中,沙俄的落后和腐败暴露无遗,从枪到船到路,都与应发差了一大截。沙皇尼古拉一世在作战连连败北的情况下精神崩溃服毒自杀。重振这个老大帝国的重任落在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身上。

亚历山大二世明白落后的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进步的瓶颈,这个问题牵涉面是如此之广,以至于历代多少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叶卡特琳娜二世痘敢去触动它。但历史已经将责任无可推却地放到了亚历山大二世面前,迟一天改革,问题就更严重一步。

1861年,沙皇终于下诏进行改革。在解放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又规定全部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但赎金常常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两三倍。亚历山大本想使农奴主和农奴都感激自己,但被解放的农奴感受到最多的却是混乱和不知所措,他们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使用的实际上减少了,纷纷认为自己受骗。结果,农民的反抗斗争更加激烈,1860年农民骚动126次,而改革之年1861年增至1176次。

亚历山大二世是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从1866年到1880年,亚历山大二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事件至少有5次。1879年,新成立的激进组织民意党执行委员会判处亚历山大二世死刑,组成了专门的刺杀组织,训练专门的刺杀人员。亚历山大成为靶子的原因,除了上述的改革遭到反感之外,俄国政治体制的落后也是重要原因,而亚历山大晚年腐化的生活看来也已经不能再推动历史的发展了。

在经过两次未遂刺杀之后,民意党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1881年3月1日,沙皇的马车从冬宫出来转过街角,早已埋伏在那里的罗斯萨柯夫冲上前投出一枚炸弹,将沙皇的卫兵炸成重伤。沙皇以为自己又逃过了一劫,他从马车钻出来,想察看伤者的伤情并说几句安慰的话,这时又一枚炸弹飞了过来,沙皇倒在血泊之中,行刺者叫格里涅维茨基,他本人也被炸死。

当天下午,亚历山大二世因流血过多而死。他的改革成了他被杀的重要原因,这也许是他当初怎么也想不到的。

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尽管不彻底,但终被证明是推动历史进步的。

三、国外历史上的刺客

历史上有名的刺客(外国篇)

1、布鲁特斯(刺杀恺撒)

布鲁特斯是罗马一个并不出名的政客的儿子。他的母亲还是恺撒众多情妇中的一个。所以有一些证据甚至能够证明也许恺撒才是他真正的父亲。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布鲁图斯出生的时候,恺撒才15岁。

在布鲁图斯年轻的时候他的叔叔卡儿皮收养了他。在罗马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卡图在塞浦路斯做总督的时期,布鲁特斯开始了他的政途,他成为了卡图的助手。在这段时期里他靠发放高利贷迅速地成为了显贵。他在初次进入了参议院以后,便加入了保守派反对当时由恺撒、庞贝、克拉苏三人执政的元老院。他非常痛恨庞贝,因为庞贝在公元前77年暗杀了他的父亲。

但是在公元前49年爆发的庞贝与恺撒的罗马内战中,布鲁特斯作为保守派的代表投靠了他的老仇敌庞贝。在希腊境内的法塞拉斯大战中庞贝惨败,之后布鲁特斯便写信致歉于恺撒,并很快得到了原谅。恺撒又在这以后将他召入了自己的阵营。

凯撒十分喜欢布鲁图斯,并且尊重他的意见。但是布鲁特斯和其他一些参议员一样并不满足于罗马共和国的现状,因为凯撒当时已经是一个独裁者。于是布鲁特斯与他的表兄和一些其他人开始联合在一起密谋对付凯撒。公元前44年,在布鲁图斯的策划下,一群参议员(其中包括布鲁特斯)将恺撒刺杀于庞贝城剧院的台阶上。凯撒这位著名的独裁者死前最后的遗言,还在感叹为什么是布鲁特斯杀了他,恺撒对待他像对待儿子一样,而且也许布鲁特斯就是他的儿子。

但当时人民爱戴死去的恺撒。于是新首领安托尼乌斯决定利用这个局势。布鲁图斯等人因此被带上了叛国的罪名。他们不得不逃亡东方。

在雅典,布鲁特斯筹集资金征募士兵组建罗马军团。公元前42年春天,布鲁特斯的军队打回了罗马。根据希腊历史学家的说法,战斗时布鲁特斯因为每日梦见恺撒而倍受恶梦折磨,而且也有一些预兆显示布鲁特斯将会在这次战争中失败,所以布鲁特斯军队的士气十分地低下。布鲁图斯最终战败,在留下了他最后的名言:“我要逃,是的,不过这次不是用脚而是用手。”后,他自杀了。

2、芬妮·卡普兰(刺杀列宁)

卡普兰的全名是芬妮·耶菲莫芙娜·卡普兰,1890年出生在乌克兰沃伦省一个犹太人家庭。

俄国1905年革命以后,卡普兰开始接近无政府主义者,并开始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她在革命者圈子里活动的时候用“多拉”的化名。卡普兰第一次参加暗杀活动是1906年,那年她16岁。那次,她策划组织参加对基辅行政长官的暗杀,但是没有成功,她被捕了。基辅当局军事法庭判处她终生苦役。因此,年纪轻轻的卡普兰很早就开始品尝铁窗生涯的沉重和痛苦。

在监狱中,卡普兰结识了俄国著名的右翼社会革命党活动家玛利亚·斯别里多诺瓦娅,卡普兰的政治思想开始从无政府主义转向社会革命党人的观点。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她被大赦,获释出监,当时她27岁。就在那一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社会革命党的政治主张和布尔什维克尖锐对立,卡普兰对列宁,自也是恨之入骨。

1918年8月30日,位于莫斯科扎莫斯科列茨基区的米海尔松工厂举行工人集会,苏维埃政权的领袖列宁在会上发表讲演。会后,就在这家工厂的大门口列宁遇刺,杀手卡普兰将三颗子弹射进了列宁的身体!

卡普兰行凶后,在厂区之外的谢尔普霍夫大街被拘捕。

卡普兰在被逮捕后三天遭枪决。行刑的现场就在克里姆林宫内。卡普兰死后,她的尸体没有掩埋,而是被塞进一个铁桶里浇上汽油焚烧了。

最近有历史学家指出,卡普兰在16岁被判苦役后,几乎完全失明,虽经治疗,视力依旧没有恢复。她是否真的就是刺杀列宁的枪手很值得商榷。

也许,列宁遇刺事件,还有其他内幕和隐情。

3、伊加尔·阿米尔(刺杀拉宾)

伊加尔·阿米尔犯下刺杀拉宾的罪行时只有25岁。他的父亲是犹太法律学家,母亲是幼儿园的老师。在外人眼里,他从小就养成了知礼、守法的好习惯。

但是,阿米尔成人后,成为一个极端的犹太复国主义分子,他上的学校也是一所犹太教会大学。因此,他不希望听到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人在这块土地上可以和平共处的说法,对巴勒斯坦极端分子不时挑起的恐怖行动,他也深恶痛绝。他认为,万恶的根源就在于拉宾总理与巴勒斯坦人议和。

伊加勒·阿米尔在极右翼当中很有名气,惟有以色列保安部门对他一无所知。他是“埃雅尔”恐怖组织的小头目,幕后指挥他的是一个24岁的疯狂分子,名叫阿维沙·拉维夫。

1993年8月拉宾和阿拉法特签署《奥斯陆协议》,这使以色列右翼分子对他极端仇视。“埃雅尔”从那时起就准备暗杀拉宾。

拉宾住处虽然没有警卫,但阿米尔兄弟及其同伙侦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夹道和拐角,寻找通向房顶的门径,察看过能击中拉宾的各个方位。为了搜集资料,他们买了有关政治暗杀的各种书籍,关于刺杀肯尼迪总统的书就摆在他们书架上最显眼的地方。

从那时起到1995年11月4日拉宾遇刺,这位以色列前总理有8次出现在凶手的射击点上。但每次刺杀的图谋,都因种种原因失败。

最后,“埃雅尔”决定还是派一个神风杀手进行贴身攻击。而这个神风杀手,正是阿米尔。

1995年11月4日,阿米尔终于乘拉宾在发表讲话之际,将罪恶的子弹射入了他的体内。拉宾在被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逝世。而阿米尔也当场被以色列安全部门“辛贝特”逮捕。

在审讯过程中,伊加勒一口咬定,是上帝命令他干的,完全是个人行为,与他人无关。但是,“辛贝特”最后还是将凶手的哥哥哈盖·阿米尔及其他十多个刺杀拉宾的同谋逮捕。

伊加尔·阿米尔被判处终身监禁,如今仍在监狱中服刑。前不久,据以色列媒体透露,阿米尔已经通过电话,同他的一个来自俄罗斯的女崇拜者结婚。

4、詹姆斯·厄尔·雷伊(刺杀马丁·路德·金)

谋杀美国著名黑人人权运动家马丁·路德·金的,并非一个狂热的白人种族主义分子,而是一个傻瓜。他名叫詹姆斯·厄尔·雷伊。

来自雷伊的父亲的讲述证明,少年雷伊是个十足的老实笨拙的男孩,学习成绩一塌糊涂。青年时期的雷伊依然是个智力不开窍的老实鬼,被送到德国服兵役,因为智商太低,军方以“不适合服役”的理由把雷伊提前赶回来。

他还是警察局的常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雷伊曾经失学。他如那些家庭背景不好的失学儿童一样,毫无例外地早早浪迹“江湖”,落街为寇。但笨拙的他每次行动,都几乎在毫无收获的情况下被警方逮个正着。最经典的一次,他对一位女士实施抢劫,没料该女士拒绝把钱交给他,争夺中他意外地被女士推出窗户外摔伤,只有躺在那儿等警察来抓拿他了。

就是这么一个天生笨头笨脑的人物,在1976年1月的某天,躲藏在马丁·路德·金下榻的洛兰饭店对面的汽车旅店里,在马丁现身阳台一瞬间突然射出一发准确的子弹,杀害了他。

遭到逮捕后,詹姆斯·雷伊被判徒刑,并在狱中服刑。但他笨头笨脑的表演还没有结束。

他曾几次想越狱,但他不像其他越狱的人拼命往外冲,而是把自己藏身在监狱里,不让别人发现。有次他藏身在天花板上很多天,正当大家都以为他真的逃出去了之时,他在天花板上饿得实在不行,只好扯动警报,让人家救他下来。而如果他不作越狱企图,说不定他早就可以保释出狱了。他因此在狱友中博得一个“最笨拙越狱者”的雅号。

1998年,年逾70、身患肝癌的雷伊去逝。有关是不是他杀死马丁·路德·金的争论也起。

因为,在雷伊弥留之际,马丁·路德·金的儿子问这个“仇人”:“我要问你一个问题:“是你杀了我父亲吗?”雷伊答:“没有,我没有杀你父亲……”此外,最让人迷惑的是,雷伊国民编号册中所留的指纹一开始就是假的。

5、威尔克斯(刺杀林肯)

威尔克斯全名约翰·威尔克斯·布斯,1838年5月10日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他父亲是一个成功的演员,他自己也是一个英俊倜傥、非常成功的演员,是当时许多美国女演员追求的对象。曾经有一个女演员深深地爱上了他,但当她知道威尔克斯并无意娶她时,就用刀划破了威尔克斯的脸。

在李将军于1865年4月9日投降之后,南北战争结束。同情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威尔克斯此后几天猛灌白兰地,借酒消愁。住在华盛顿的他在4月14日听说,林肯当晚要到福特剧院看戏,临时起意要去刺杀总统。

晚上10点之后,26岁的威尔克斯进入林肯的包厢,朝总统的后脑举枪就射。他接着纵身跃到12英尺下的舞台上,高喊:“这就是暴君的下场!南方的大仇已报!”他跳下来的时候,跌断了左腿。

威尔克斯逃出华盛顿市,和同伙赫罗尔德彻夜南遁,进入了马里兰州。

4月26日凌晨,两个逃犯越过波多马克河,终于被军队发现了。士兵们围住了威尔克斯和赫罗尔德睡觉的仓房。

赫罗尔德投降了,但威尔克斯打算作最后一拼。

在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军队开始火烧仓房。人们在火光中听到一声枪响。当兵的把威尔克斯从仓房里拖出来,发现他脖子上有一处枪伤,打断了颈椎。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威尔克斯其实是自己开枪自杀的。这个谋杀犯在临死前说:“告诉妈妈,告诉妈妈,我是为祖国而死。”还说:“没有用,没有用。”

此后一直有人传说,落入军队手中的其实是别人,威尔克斯还活着。传说有人在欧洲和印度看见过他。还有人说,威尔克斯一直在德克萨斯和墨西哥游荡,随后于1903年在俄克拉何马的埃尼德市自杀。

6、纳斯拉姆·古德斯(刺杀圣雄甘地)

纳斯拉姆·古德斯是刺杀圣雄甘地的凶手。他的祖父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印度上层知识份子,父亲是一个邮局工作人员,他母亲嫁给他父亲时只有10岁。

古德斯出生于1910年5月19日,是一个右翼印度上层人物。上世纪30年代,一个名为“人民支援部队”的宗教极端组织在印度兴起,并在古德斯所在学校地区有了分部。古德斯加入这一组织,并成为该组织在他所在大学分支的领导人。当时圣雄甘地的“消极不合作运动(就是以绝食等消极抵抗的方式向英国殖民主义者进行抗议)”在印度大地兴起,古德斯就参与领导了前几次的“消极不合作运动”。

但之后,古德斯强烈反对将南亚次大陆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对圣雄甘地调和印度教与穆斯林教之间矛盾的作法也极为不满,认为甘地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出卖印度教。

1948年1月13日,印度政府迫于印度教极端分子的压力,决定停止支付根据和约,应当提供给巴基斯坦的5.5亿卢比资金。甘地因此绝食抗议。甘地的绝食使印度政府立刻又开始履行合同。这使古德斯对圣雄甘地恨到了极点,从而动手杀害这位印度历史上的伟人。

他写的有关自己主张的书籍被印度政府长期禁止出版。在刺杀了圣雄甘地之后,他被审判并且遭处决。与他有联系的右翼组织“人民志愿部队”也因此被政府取缔、查禁。而“人民志愿部队”从未对古德斯表示过同情,并拒绝承认他是他们中的一分子。

7、马克·戴维·查普曼(刺杀约翰·列侬)

马克·戴维·查普曼1955年5月10日出生于德克萨斯州的沃思堡,是父母戴维和查普曼的第一个孩子。父亲在空军供职,为一名技术军士,母亲从事护士工作。

小时候,从外表看上去,大人们都认为马克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他的智商达到121,大大地超过了一般水平。他也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活泼天真,具有广泛的爱好,像火箭、飞碟,当然也包括甲壳虫乐队。

然而,马克的内心世界却是另外一种样子。他告诉精神科医生,自己一直生活在害怕父亲的恐惧之中。父亲常常殴打母亲。母亲深夜发出的痛苦的尖叫声有时把马克惊醒,使他毛骨悚然。他很想跑过去把父亲赶走,甚至想象自己能够弄到一把枪,把这个可恶的家伙枪毙掉。

长期压抑的情绪使马克产生了妄想。他说:当时总是幻想自己当上了“国王”,簇拥着自己的都是个子矮小的“国民”;他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每天都在报纸上露面;他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所有的人都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无可挑剔;在要款待“国民”时,他总是为他们举办音乐会或者播放唱片;他和他的“国民”最喜欢的乐队,就是甲壳虫……

马克14岁时,进入迪凯特中学念书。他像换了一个人似地,开始吸大麻和海洛因等毒品,把头发留得长长的。马克与父母作对,和学校对抗,常常逃学,深更半夜在外面与“朋友”吸毒,曾经被警察抓过……

成年后,马克曾经被送往黎巴嫩参加慈善事业,但不幸卷入当地的内战。后来又前往越南难民营工作。痛苦的生活使他对人世并不留恋,他曾经将夏威夷视为自己理想中的天国,带上全部的积蓄前往那里,准备挥霍一番后自杀。但最终还是没有自杀的勇气。

1980年12月8日晚10:45分钟,他潜伏在约翰·列侬的公寓门口,向这位甲壳虫乐队著名歌手开了五枪。

开庭受审时,马克先是大呼小叫,跳上跳下,要求旁听者同他一起读一本自己所喜欢的书。但突然有一天,他找来了自己的律师,说他猛地意识到上帝要求他认罪。

最终,马克被判处20年徒刑。

在连续拒绝两次假释之后,马克目前仍然在莱克斯岛服刑。

8、安重根(刺杀伊腾博文)

安重根,旧韩末期的教育家、义兵长、义士。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安重根决心流亡海外,于是只身来到了上海。后来他认识到,只有通过在国内实施教育培养人才,才能高举独立思想的旗帜,于是第二年便回到国内。1906年,安重根在镇南清创办了三兴学校,并兼并了南浦的敦义学校,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管理中去。

1907年,安重根任国债补偿期成官署分部长,从这时起开始参加抗日运动。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满洲哈尔滨刺杀侵略元凶伊腾博文时被日军逮捕,他临危不惧的态度和慷慨激昂的陈辞令日本裁判官和检查官也为之叹服。1910年3月26日上午10时,在旅顺监狱以身殉国。

韩国汉城龙山区孝昌公园内安葬着他的遗骨。另外,龙山区辖区内的南山山腰上还建有安重根铜像和纪念馆。

本网站的部分文章信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源)来自于网络或用户上传,均是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与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站内的部分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或涉及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同时向您深表歉意!

本文地址:http://www.k51h.cn/wydt/25118.html